解决方案声学专栏

聲學設計中的幾個重要參數

聲學設計中的幾個重要參數
1、吸聲係數〆 建築聲學設計中用吸聲材和吸聲結構來消除回聲,顫動回聲,聲聚焦和減少混響時間等房間的聲學缺陷。吸聲材料吸聲結構通常用吸聲係數〆來表示。 Eo-Er 〆=0 Eo 式中:Eo-入射到吸聲材料的聲能: Er-被材料反射出來的聲能。 〆=1意味着聲能全被吸收; 〆=0意味着聲能全被反射。

2、臨界距離DC 前面已提到直達聲的傳播衰減與傳輸距離的平方比成反比,離聲源的距離越遠,聲壓級越低,混響聲的傳播衰減不遵守平方反比定律,在理想狀態下,理論上它在整個房間的聲壓級是相等的。 臨界距離DC是指在聲源軸線方向上,直達聲與混響聲聲能相等的距離,即D/R=(0dB),臨界距離在計算聲音清晰度時很有用,一般來說,在D/R>-6dB區域內(即2倍臨界距離),聲音的清晰度是最好的。 Q-揚聲器的指向性因數 R-房間常數(即房間的吸聲量) 〆-房間的平均吸聲係數 S-房間的總吸聲面積

3 、混響時間R60 房間的混響R60與房間的容積V 表面面積S和房間的平均吸聲係數有關, V-房間容積M3 S-房間的總吸聲面積 房間平均吸聲係數 應使用EYING公式計算; M為空氣吸聲係數,它與頻率和濕度有關,1KHZ~8KHZ的M值為0.003~0.057。 不同混響時間R60的聽覺感受:R60<0.5秒(500HZ);聲音清晰,但太於(單薄),適宜於錄音室。 R60=0.7~0.8秒(500HZ):聲音清晰、乾淨、適宜於電影院和會議廳。 R60=1.2~1.4秒(500HZ):聲音豐滿、有氣魄、空間感強,適用於音樂廳和劇場。 R60>2秒~3秒(500HZ):聲音混濁、語言清晰度差,聲音發嗡,有回聲感。 吸聲材料與吸聲結構 按吸聲機理,常用的吸聲材料與吸聲結構可分為多孔吸聲材料和共振吸聲結構。 1、多孔吸聲材料 多孔吸聲材料包括纖維材料和顆粒材料。纖維材料有:玻璃棉、超細玻璃棉、礦棉等無機纖維及其氈、板製品,棉、毛、麻等有機纖維織物。顆粒材料有膨脹珍珠岩、微孔磚板等塊、板製品。 多孔吸聲材料一般有良好的中高頻吸聲性能,吸聲機理不是因為表面粗糙,而是因為它有大量內外連通的微小空隙氣泡。多孔材料的吸聲能力與其厚度,密度有關,隨着厚度增加,中低頻吸聲係數顯着增加,高頻變化不大。增加材料的密度也可以提高中低頻吸收係數,但比增加厚度的效果小,因此在使用同樣材料時,當厚度不受限制時,寧願採用結構密度鬆散的厚度大的多孔材料。 多孔材料背後有無空氣層,對吸聲性能有重要影響。其吸聲性能隨着空氣層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簾幕也是一種很好的多孔吸聲材料。就吸聲效果而言,絲絨最好,平絨次之,棉麻織品再次,化纖類簾幕最差。通過調節簾幕與牆面或玻璃的間距可調節吸聲效果。

2、共振吸聲結構 穿孔板吸聲結構和薄板、薄膜吸聲結構都可看作利用共振吸收原理的吸聲結構。 穿孔板吸聲結構具有較好的中頻吸聲特性。它由金屬板、薄木板、石膏板等穿以一定密度的小孔或縫隙后固定在龍骨上,背後留有空氣層而構成共振吸聲系統。它可視為由許多並聯的亥姆霍茲共振器組成。 共振頻率可用下式計算: 式中 C——聲速,34×103cm/s P——穿聲率,即穿孔面積與總面積之比值; D—-板厚 (CM) d—-穿孔直徑(CM) 穿孔板的吸聲特性在共振頻率附近有最大的吸聲係數。為擴展吸聲係數的頻率範圍,可在穿孔板后鋪設多孔吸聲材料及留有一定的空氣隙。 穿孔的孔徑小於1MM(穿孔率P=1%~3%)時稱為微孔板,用薄金屬板製成,其後面再鋪設多孔吸聲材料,可在較寬帶內獲得較好的吸聲效果。做成雙層微穿孔板結構,吸聲性能更佳。 如果把穿孔率達到50%以上的微穿孔金屬薄膜或微孔有機玻璃板直接帖在大面積裝飾玻璃平面上 ,則可解決玻璃平面的強聲發射問題,同時也不大影響玻璃的透光性或透明度。他的缺點是造價太高。

3、聲波擴散體 改善建築聲學特性的方法除使用吸聲材料外,還經常在牆面及聲波發射強烈的地方設置聲波擴散體/面,使聲波產生漫反射和分散室內的共振頻率。改善聲音的“染色”失真(即音色變調)和顫動回聲。常用的聲波擴散體形狀(a)為三角形,(b)為圓弧形,(c)為MLS擴散體。三種擴散體牆面結構的效果以(c)MLS為最好(1-3-2-1-1-2-1隨機序號),(a)次之,(b)最差。

4、最新的高性能防潮吸聲材料 室內游泳池的建聲設計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因為常規的吸聲材料都不能防潮、防水,使游泳館的擴聲系統音質難以提高,現在新型的吸音材料,阻燃環保植物纖維素就彌補了這一缺陷!

相关的文章

菜单